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24章 朝会(二)(2 / 2)

“伤及臣民,朕心何安?”

“故,朕时刻当警醒自查。”

“若朕有所失,朕盼卿等,直言相谏,勿要忧虑。”

“朕,当吐脯天下,纳其忠言。”

“以慰先帝之灵,列祖列宗之望。”

“天下臣民之托。”

“钦此!”

单丘诵罢,满朝再拜。

“陛下圣明。”

刘荣这道诏书,情深意切,一副明君气象,让一些担忧天子初临朝堂,搞大动作的人,不免有些欣喜。

新官上任,三把火。

何况天子?

刘荣只是烧了第一把火,还是先帝所留遗诏。

无妨,无妨。

刘安心中略有失望,本想着刘荣当了皇帝,那还不得大刀阔斧,进行改革?

没想到,只是确立了韩安国太尉一职。

刘荣目光灼灼,当然明白他们在想什么。

要有所作为,必有韬略。

这是刘启留给自己的,真知灼见。

不急,不急。

刘荣和窦婴、韩安国在宣室阁,商讨了三天三夜,总结出来接下来,先要处理的三件事。

其一,便是军权。

先帝虽有遗诏,拜韩安国为太尉,执掌大汉军队。可实际上,大汉的军权,在太皇太后手里。

窦太后手里,有大汉传国虎符。

军队受命于天子,每每行军,却须见虎符方能开拔。

不然,一兵一卒,也难调动。

这,是高祖之策,任谁也改变不了。

而传国虎符有二,现在就是不知,是否都在窦太后那。

关于这一点,先帝从未提及。

刘荣曾回想刘启,在沧池说过的话,心中暗自揣摩。

莫非,父皇说的考验,便是这件事?

其二,是吏治。

汉以无为治理天下,朝堂之上,多生奸佞,贪婪之辈。

贪污腐化成风,贪官不可尽数。

这件事,是最容易做,见效最快的。却也是最难做,需要恰当把握的一件事。

这其中,有一个度,需要控制。

历朝历代,开国之初,吏治清明,越是往后,便越是贪污腐化越加严重,难以治理。

君主治理贪腐,无非有两种选择:

其一,惩治大的,放掉小的。

为众官所警示,让其有所收敛。

其二,那便是如老朱一般。

杀!

不论大贪小贪,一律杀无赦!

只要你敢贪,那就不妨,问问朕手中之快刀,锋利否?!

朝局错综复杂,贸然治理,必将遭遇反弹。刘荣的意思是,先不轻举妄动,暗中派人去查。

待查出端倪,不妨杀几只鸡,以警群猴。

不是刘荣心慈手软,而是治理贪腐,现在还不能一刀切。

待以后制度完善以后,再从重治理。

其三,便是财。

自刘邦以后,经文景之治,国家积累了不少财富。

可,相较于诸侯各王,世家而言,还是不够看。

这,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货币所致。

现在的主要流通货币,是四铢半两钱币。

主要铸造材料,为铜。

国人开采铜山,私自铸钱者,数不胜数。

朝廷若不能把控铜矿,统一度量货币,以后用时,颇为麻烦。

这三件事,有缓有急。

不过,还有一件事,需要先行。